1月29日、30日,云南省委常委、昆明市委书记刘洪建新春首次调研主题定调为:园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。
刘洪建在率队调研园区建设发展工作时强调,要聚焦主责主业,提升发展能级,坚定信心、咬定目标、务实苦干,奋力推动园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。
时隔1天,2月1日,昆明市召开全市工业发展大会暨园区高质量发展推进会,这也是昆明市兔年第一个全市层面的重要会议。
(资料图片)
全市工业发展大会暨园区高质量发展推进会现场。
从参会人员来看,除市委常委,市人大常委会、市政府、市政协领导班子成员,昆明市、滇中新区其他副厅级以上领导干部外,还邀请了部分中央、省直管单位,省直部门以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、昆明海关等单位的主要或相关负责同志以及50家重点工业企业负责人。
“这是N年以来,昆明市推动产业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一次重要的大会,我的理解这既是一次动员大会,也是昆明市工业和园区发展的一个冲锋号。”应邀参会的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浦丽合说。
兔年首次调研和首个重要会议,无疑契合昆明市当前一个重要主题:大抓产业、主攻工业。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哪些信号?
信号1
“五字方针”确保“开门红”
2月1日召开的全市工业发展大会暨园区高质量发展推进会首先通报了2022年各县(市)区、开发区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,并安排部署 2023 年一季度工业经济“开门红”有关工作:通过高、早、快、细、干,确保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不低于9%,工业和信息化投资完成200亿元。
具体来说,高意味着高起点、高标准、高质量;早是指早谋划、早复工、早行动;快则要促签约项目快落地、促在建项目快推进、促竣工投产项目产能快释放;细则是要细化目标落实、细化问题清单、细化监测分析;干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、不达目的不罢休、以舍我其谁站排头的信心和决心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。“全市相关职能部门要走出办公室、走出舒适圈、走进企业、走进工厂,到项目一线去。”
中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。
会上印发的《关于促进全市2023年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平稳开局工作方案》指出,2023年一季度,面临去年一季度前低后高、3月单月产值破历史新高的形势,要引起高度关注,充分做足准备,确保1—2月形成强大支撑,提前化解3月高基数影响。力争2月6日前复工面积达80%以上,最大限度缓解一季度增长压力,确保不折不扣完成各项任务目标。
信号2
亩均论英雄
在1月29日、30日的调研中,刘洪建强调,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,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阵地、主战场。各园区要进一步优化规划布局,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,明晰发展方向,做强主导产业,推动特色发展、优势发展。
在嵩明杨林经开区,刘洪建要求,要坚持问题导向、目标导向,理清发展思路,破解发展难题,推动园区发展提质增效。在空港经济区,刘洪建要求,要持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,解放思想、调整思路,突出产业支撑,加快产城融合,努力在园区高质量发展中当先锋、打头阵。在晋宁产业园区,刘洪建要求,要充分发挥优势,聚焦主导产业、重点片区,集中力量、集中资源,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。在海口产业园区,刘洪建要求,要抓紧完成规划修编,拓展发展空间,完善基础配套,全力推进园区做大做强做优。
在嵩明杨林经开区
在空港经济区
在晋宁产业园区
在海口产业园区
此外,全市工业发展大会暨园区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公开征求意见的《昆明市开发区和产业园区考核评价办法(试行)》也明确,将着重突出对综合发展、亩均效益、土地集约等方面进行评价。对年度亩均效益评价前8名园区所属的县(市)区,将在新增计划指标、耕地占补平衡指标、土地储备专项券额度等方面给予倾斜。
信号3
大抓产业、主攻工业“一战到底”
说起工业强市,有个细节颇值得关注:去年昆明市召开的“虎年第一会”是全市产业发展暨招商引资、项目建设工作会议,今年的“兔年第一会”是全市工业发展大会暨园区高质量发展推进会。都和大抓产业、主攻工业息息相关。
刘洪建在会上强调,新春兔年召开全市工业发展大会暨园区高质量发展推进会,就是要传导明确信息:大抓产业、主攻工业,就是要把目标任务落到实处。要深刻认识工业在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,要充分认识园区是发展工业经济的重要载体,要紧盯目标坚决打好工业园区三年攻坚战。
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,全市工业发展大会暨园区高质量发展推进会除对《昆明市开发区和产业园区考核评价办法(试行)》公开征求意见外,还对《昆明市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三年行动计划(2023—2025年)》《昆明市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(2023—2025年)》两个文件公开征求意见。
《昆明市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三年行动计划(2023—2025年)》提出,到2025年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650户,新能源电池、新材料、电子信息、生物医药、先进装备制造、绿色能源、绿色食品、消费品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明显增加,大幅提高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,到2025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0%。
《昆明市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(2023—2025年)》提出,全市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%以上,达到8000亿元,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提高到85%以上。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6%以上,培育打造营业收入3000亿元以上开发区2个、1000亿元—3000亿元开发区3个。
云南磷化集团海口磷业有限公司。
就昆明当前的工业现状来看,这些目标不可谓不高。2006年以来,昆明工业增加值GDP占比一路下滑,2006年为37.2%,2020年则降到了19.7%,14年下降了17.5个百分点。
但从全国主要城市来看,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0%并不高。要知道,工业经济是一个城市发展安身立命的根本。深圳再次旗帜鲜明地提出工业立市、制造强市,广州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制造业立市,天津、武汉、长沙、合肥、青岛、济南、宁波等地都纷纷提出要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和制造业。
《宁波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》提出,2025年工业增加值GDP占比保持在40.5%左右。旅游城市青岛也在下大力气抓工业,2006年是青岛工业增加值GDP占比最低的时候,但也有26.4%。2021年,青岛工业增加值GDP占比实现2006年以来的首次提升。与之相比,昆明重塑工业经济优势依然重任在肩。
来源:以观山海
图源:昆报头条、昆滇经济
责编:陈鹏
编审:沙兰梅
终审:周健军
标签:
要闻